以慈悲心行六度波羅蜜_一 海濤 輯(取自網路漫游,站名60.248.191.19) 以慈悲心行六度波羅蜜_一 海濤 輯一、菩薩如何以慈悲心行六度? 1.修布施,故善名流布,隨所生處財寶豐盈,是名自利;能令眾生心得滿足,教化調伏,使無慳吝,是名利他。 2.修持戒,故遠離一切諸惡過患,常生善處,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不犯惡,是名利他。 3.修忍辱,故遠離眾惡,身心安樂,是名自利;化導眾生,皆令和順,是名利他。 4.修精進,故能得世間、出世間上妙善法,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勤修善,是名利他。 5.修禪定,故不受眾惡,心常悅樂,是名 票貼自利;教化眾生,令修正念,是名利他。 6.修智慧,故遠離無明,除煩惱障及智慧障,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得調伏,是名利他。」《發菩提心經論》 二、以慈悲心行布施 1.「云何菩薩一切行施,不求果報故,名一切行施。常施故,名一切行施。福田施故,名一切行施。不觀福田及非福田施故,名一切行施。不觀時與非時,是名一切行施。不觀財物可施不可施,是名一切行施。」《菩薩善戒經》 三、以慈悲心行持戒 1.菩薩持戒是以慈悲心為出發點,尤其是發心受持五戒十善時,是本著不 酒店兼職惱害眾生生命的菩薩心腸。 2.菩薩於日常生活當中,所有的一切動作行為都非常的小心,深怕傷害到一切眾生的生命,可見持戒不僅能自利,而且又能使令眾生遠離被殺害的恐懼。 3.「菩薩受持菩薩戒者,至身專念自省己過,不訟彼短。見行惡者心不慎恨,見破戒者心生憐憫,無有瞋惱。」《菩薩善戒經》 以慈悲心行六度波羅蜜—二 海濤 輯 四、以慈悲心行忍辱 1.「菩薩思惟,我今行悲,欲令眾生得樂。瞋為吞滅諸善、毒害一切。我當云何行此重罪,若有瞋恚自失樂利,云何能令眾生得樂?買房子C 2.復次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本,從悲而出,瞋為滅悲之毒,特不相宜。若懷悲本,何名菩薩,菩薩從何而出,以是之故應修忍辱。 3.菩薩摩訶薩,若為眾生所打罵時,作是思惟,緣我是身造作惡業,今自受報,云何於彼而生瞋恚。我亦不求是苦煩惱,今若不忍後復增多,不忍辱者是則名為苦煩惱因。 4.我所受身及諸煩惱,非眾生過自是我咎,若有惡事實不樂受,今若不忍便是自作,若自作者復當自受生死性苦,身若受苦云何不忍。 5.聲聞緣覺為自利益尚修忍辱,何況我今為欲利益一切眾生而當不忍,我若不忍不得具足菩薩禁戒, 關鍵字排名修八正道得無上道。」 《菩薩善戒經》 五、以慈悲心行精進 1.精進是菩薩行最重要的動力,不管追求佛道或度化眾生都要有精進不懈的精神。 2.「菩薩欲度脫生老病死,亦欲度脫眾生,常應精進一心不放逸。 3.菩薩知一切諸法皆空無所有,而不証涅槃,憐憫眾生集諸善法,是精進波羅蜜力。 4.菩薩一人獨無等侶,以精進福德力故,能破魔軍及結使賊得成佛道。 5.既得佛道,於一切諸法一相無相其實皆空,而為眾生說諸法種種名字,種種方便,度脫眾生生老病死苦。」 21世紀房屋仲介 《大智度論》 以慈悲心行六度波羅蜜—三 海濤 輯 六、以慈悲心行禪定 1.菩薩發心行菩薩道,廣行一切善法,成就利益眾生的種種事業。如菩薩沒有具足禪定力,容易被外在的名聞利養及世俗欲樂所染污。 2.若內心散亂及貪染深重,就不能引生無漏智慧。既不得真實智慧,就很難觀眾生種種差別因緣,而以應機說法,使令眾生得到利益。 3.「常當行慈悲,定心修諸善,不當懷惡意,侵害於一切。」 《大智度論》 七、以慈悲心行般若 1.佛法常說「悲智雙運」,這證?個人信貸簹k中悲智是不可分開的。一般宗教之愛,因缺乏智慧,故愛有局限。 2.佛法以智慧為體,慈悲為用,唯有真智中才有大悲。菩薩以菩提心、大悲心、般若智等三心去行六度萬行,如未具足三心就很難成就佛道,廣度眾生。 3.菩薩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時,要以般若為前導,才不會執著有一個實有的眾生可度,及實有的諸法可得。 4.菩薩廣觀一切法如幻如化,了不可得,即從空性中生起大慈大悲,這種大慈大悲遍及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八、如何具足慈心? 1.「具足慈心復有三種,謂上中下。上者復有四事:一者觀生死苦,二者修慈悲心無有始終,三者性勇健心,四者得智慧心 網路行銷。 2.復有四事具足慈心,何等為四:一者不放逸,二者具足戒,三者能忍辱,四者至心專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復有四事具足慈心,一者等視眾生猶如一子,二者於怨親中無有分別,三者得堅信心,四者修行聖行。」《菩薩善戒經》 以慈悲心行六度波羅蜜—四 海濤 輯 九、慈悲是大乘佛教的心髓。 1.大悲是一切諸佛菩薩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羅蜜之母。菩薩以大悲心故,得般若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故,得作佛。 2.「慈與悲雖同為無瞋性,但以四義不同而二分: 一、以功能不同,故悲能拔苦,慈能與樂。 二、以治患不同,故悲止害覺,慈息貪欲,又悲能除微細之瞋, 酒店經紀 慈能遣粗重之瞋。 三、以境界不同,故悲心多緣苦眾生而起,慈緣無樂眾生而起。 四、以得報不同,故悲得空處,慈生遍淨。」《大乘義章》 3.「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本,從悲而出,瞋為滅悲之毒。……當觀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瞋恚之人譬如毒蛇,人不喜見。 4.復次能修忍辱慈悲易得。得慈悲者,則至佛道。……復次修忍之人,雖不行布施、禪定,而常得微妙功德,生天上、人中,後得佛道。 5.忍辱有二種:生忍、法忍。菩薩行生忍,得無量福德;行法忍得無量智慧。福德智慧二事具足故,得如所願。 6.菩薩求佛道故,要行二忍:生忍、法忍。行生 辦公室出租忍故,一切眾生中發慈悲心,滅無量劫罪,得無量福德;行法忍故,破諸無明,得無量智慧,二行和今故,何願不得。 7.阿鞞跋致菩薩從初發意已來,聞是法堅固,其心不動不轉。一切諸煩惱箭不入故名為堅,一切外道魔民不能轉故名不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故名不轉。是菩薩以如是三種心行六波羅蜜入菩薩位。……入菩薩位者名阿鞞跋致。」《大智度論》 8.菩薩有四法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羅蜜。 一者,常以法施施導與人;二者,不說他人毀禁之罪; 三者,善知攝法教化眾生;四者,解達深法。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新成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99yzanj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