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京大學醫學部喬治健康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武陽豐教授在會上發言
  中新網10月21日電 一項將心血管疾病和抑鬱症治療加以整合的國際多學科合作研究,即“中國縣級醫院急性冠脈綜合徵心身整合醫療模式的研究(I-Care研究)” 21日在北京正式啟動。研究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醫學部喬治健康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武陽豐教授和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前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於欣教授,以及來自全國10個省及自治區,20家縣級醫院的院長、心內科主任及研究人員共計60餘人參加會議併進行項目技術培訓。
  心血管疾病是中國乃至世界死亡和傷殘的首要原因,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不僅如此,對於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還往往伴隨發生心理上的障礙甚至疾病,抑鬱症即是其中最常見的一類。抑鬱症與心血管疾病共患,大大增加了後者死亡和再發的風險。事實上,抑鬱症目前非常普遍,它在慢性病患者中十分常見,也給慢性病防治帶來更高的負擔和更大的挑戰。
  於欣教授表示:“在中國,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總人數超過一億。然而,即便在如北京、上海等的大城市中,能提供關於精神衛生保健服務的醫療機構也並不普遍,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心理健康服務則更少,甚至還沒有。”
  據瞭解,關於心血管疾病和抑鬱症的整合治療模式以及對心臟病發作患者的抑鬱症篩查管理已在發達國家中開展,但這些方法的有效性尚不明確。在中國,意識、資源和能力的缺乏是為心身共病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巨大障礙。
  武陽豐教授介紹:“I-CARE研究旨在評估抑鬱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整合管理方案在資源相對缺乏的中國縣級醫院中是否有效且經濟可行。”
  對於中國的醫療保健體系來說,本研究提出了許多全新的方案,尤其對於那些缺乏精神與心理健康專家資源的醫院。研究的創新理念包括為心臟內科培養一名能夠對ACS患者進行抑鬱症篩查、診斷並提供心理治療的護士。該護士將協調心內科醫師,共同為出院的ACS患者提供一套整合的心理和心臟健康干預。該研究還引入了電子醫療的措施,通過互聯網技術平臺,為護士提供遠程的精神與心理專家支持,使得目前稀缺的精神衛生專家資源得以覆蓋更廣泛的人群。武教授表示,這種“醫療服務模式和人力資源重構”的方案最大限度綜合利用了現有資源,將為我國的心血管病防治和精神衛生事業帶來積極影響。
  一名參與預試驗的患者代表認為,這一新的醫療服務模式對疾病的康復很有益處:“組員內部以及和護士長之間均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係,我們不僅能得到關於自身健康和心理問題的解答,放下思想包袱,還學到了幫助家人戒煙、改善自身睡眠等辦法,效果很好,很歡迎這類活動!”
  據瞭解,該項目研究將以北京大學醫學部喬治健康研究所的現有研究-急性冠脈綜合症臨床路徑研究三期(CPACS-3)1為平臺,計劃在中國10個省及自治區20家縣級醫院入組4000名ACS患者。
  該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資助,來自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包括其中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分支)、北京大學心理健康研究所和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學者共同參與。武教授表示:“我們相信這種創新、靈活且可持續的管理模式將能夠廣泛應用於針對各種慢性病治療中,同時為中國心理疾病的防治走出一條新的路子。”(中新網健康頻道)  (原標題:國際研究關註中國心血管病合併抑鬱症患者整合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z99yzanj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